|
|
|
中职赏识教育探析一、赏识教育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在受人尊重的环境下发展。相信任何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用赞赏的语气、欣赏的目光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赏识教育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需求。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做过研究,受过激励的学生的能力是没受过激励的学生的能力的3~4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无激励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激励。一个生活在鼓励中的学生是自信的,一个生活在认可中的学生是自爱的。赏识学生,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情的可贵。 二、因材施教,在赏识教育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责任感 中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发展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命运。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因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而失去目标,变得迷茫,缺乏创造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在优越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得到了家长们的溺爱,缺乏必要的劳动和磨炼。中职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操作者,若缺少劳动的观念,缺少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进步而喜悦,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立、自律、自主、自强;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尊老爱幼,促进其家庭责任心的形成。 三、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并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赏识教育”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本质需求出发,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是一种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体现了一种新兴的教育新模式。而渴望被信任、被重视、被尊重是职业学校学生最需要的心理需求之一。中职学生处在成长高峰,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好感和赞扬,希望得到老师、家人和同学的尊重。然而古板的教育模式批评多于表扬,容易打击学生,压抑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动性,所以赏识教育显得更为迫切。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以表扬为主,即使是学生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肯定长处和闪光点的同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寓批评于教育中。事实上,赏识教育也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学生接受,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面对迟到、旷课的学生,老师的一句“很难相信你会做这样的事情,相信你一定会改正,老师会为你高兴的”等都会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表扬是强化、是激励,效果优于批评,但完整的教育必须是表扬和批评相结合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自我监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四、赏识教育能更好地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如何最大化地提高班级凝聚力,一向是职中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即使是班风优良的班级,其班级凝聚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未必会强。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上班会课时,惯于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而对班中存在的好现象却一语带过。古板的教育模式错误地认为,对学生的严格程度和班级的良好程度是成正比的。事实上,只要班集体有了较强的凝聚力,学生有了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其行为自会规范有序。让学生学会赏识别人,自我完善,意识到集体中他人的重要性,为他人忧而忧,为他人乐而乐,从而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至关重要。目前中职生普遍缺乏学习他人优点、正确认识自身缺点的优良素质。要改变现状,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善于诱导,多赏识他人的优点,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建设和集体荣誉感培养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赏识教育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上远强于批评教育。总之,若能将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有机结合,赏识为主,批评并举,就能重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责任感,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上一篇职教发展走向下一篇中职成功教育教学观研究 |